,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股票市场研判 >> 「现在什么股票好」万亿场外配资惊魂

「现在什么股票好」万亿场外配资惊魂

2020-06-20 21:52:51 来源: 浏览:1

2015年的股灾绕不开场外配资。2015年4月,在证监会第二次处罚券商两融违规时,一位券商高层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提及,“两融并不是处罚重点。最应该注意的其实是‘向其客户融资提供便利’这一点。”但彼时,谁也未曾料到,万亿场外配资会成为压垮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早的变盘的“预告”是在2015年6月12日,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要求各证券公司不得通过网上证券交易接口为任何机构和个人开展场外配资活动、非法证券业务提供便利。

去杠杆是大势所趋,但其造成的巨大冲击却令市场始料未及。2015年6月15日,堪称黑色星期一。刚一开盘,市场即震荡下行。在监管层对场外配资的清理过程中,长久以来高悬于疯狂上涨的A股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砰然下落。

屡禁不止

作为场外配资业务的重要主体,券商的“禁而不止”,无疑对这一不受监管的杠杆体量日益扩大,最终爆破有着不可推诿的责任。

实际上,早在2015年年初,场外配资就受到了监管层的重视,但市场却并未给予相应的关注。2015年1月,12家券商首次因两融被罚。正是在这一次处罚公告中,场外配资首次出现在监管层下发的文件中。

2月3日,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下发文件,禁止证券公司通过代销伞形信托、P2P平台、自主开发相关融资服务系统等形式,为客户与他人、客户与客户之间的融资融券活动提供任何便利和服务。该文件还披露了2014年第四季度两融检查的细节,其中明确提及部分券商存在为他人向客户或者客户之间融资买卖股票提供便利的操作。一是通过代销伞形信托等结构化金融产品为客户融资提供便利,二是通过P2P平台等机构为客户融资提供便利。

如果回头看,这便是6月市场暴跌以后,媒体一直在反复报道的“场外配资”。但彼时,市场还沉浸在A股不断创出新高的兴奋中,这一消息细节几乎被市场遗忘。

3月中旬,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向各家券商下发修订后的《证券公司网上证券信息系统技术指引》,并明确指出,证券公司不得向第三方运营的客户端提供网上证券服务端与证券交易相关的接口。证券交易指令必须在证券公司自主控制的系统内全程处理。市场仍选择性“屏蔽”了这一警告。

面对监管层的轮番警示,以及场外配资的潜在风险,记者接触的多个采访对象均提到一句话,“这事儿没有定性。”在中国,没定性的意思,就是默许可以继续开展。由此,已经参与了场外配资业务的券商,以及开始筹备与P2P平台合作的券商继续悄然生长。

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仅纳入数据来源的20家涉及配资业务的P2P平台,4月总配资成交量达20亿元,环比3月增长15%。

4月3日,屡禁不止的“场外杠杆”终于惹怒了监管层。不久后,证监会第二次处罚券商两融违规。4月16日,证监会原主席助理张育军重申,证券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等活动,不得为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提供数据端口等服务或便利。

由此,监管层对于场外配资的态度已经发生逆转。

利益驱动

截至5月下旬,中国证券业协会要求券商对场外配资业务自查,其中包括与恒生电子签订协议,利用HOMS系统为客户间配资提供服务或便利、利用第三方系统通过接口接入实现客户间配资,以及以其他方式为客户间配资提供服务或便利等违法、违规行为。

券商的口径虽然开始趋紧,但接受采访的数家股票配资公司却提到,“由于相关细则迟迟未落地,所以股票配资业务也一直在持续进行之中。”

彼时市场上配资业务结构复杂多样。有通过HOMS系统线下募资再分仓引入配资的自营交易,有涉及伞形信托的结构化产品,而且,还都能找到自辩依据。“证监会管不着我们,我们是信托通道,要管也是银监会。”截至5月,场外配资已经趋于疯狂,高达1︰10的杠杆被曝光。5月25日,市场一度传言券商将停止向场外配资提供数据端口服务。

有市场人士分析,场外配资集中在2015年3~5月,增量资金约为1.2万亿元左右。而到2015年六七月份,申万宏源测算,整个场外配资市场规模约为1.7亿~2万亿元左右。

事实上,场外配资的快速增长是在监管层对于场外配资三令五申的禁令之下悄然兴盛的。上述市场人士分析,这是因为大量券商两融业务额度见顶,而市场持续攀升,投资者不得不向场外寻求杠杆。从监管角度而言,更为本质的问题是,“券商作为利益攸关者,一直舍不得割断HOMS系统等场外配资交易接口,因为可以收取较高的佣金费用。”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