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证券快讯 >> 300122资金流向亲自为您解读优秀基金经理的七大准则

300122资金流向亲自为您解读优秀基金经理的七大准则

2020-01-16 15:07:56 来源: 浏览:1

2012年5月,范勇宏卸任华夏基金总经理职务。“登到绝顶处,便是下山时。”10个月后,他信马由缰,谱写《基金长青》,37万字回顾中国基金业15年历程,沉淀自己在15年中的投资管理感悟。

?

那么,座下诞生优秀基金经理无数的范勇宏,有何选才、养才法宝?作为亲历者,他会如何评价我国基金业史上的标杆事件、标杆人物——比如王亚伟及其出走?

?

评王亚伟

?

范勇宏《基金长青》书中说,王亚伟其实是他从“不符合总部(招聘)标准的简历”中挖出来的,也是该批五个人中唯一接受该项招聘邀约的人。之后王亚伟加盟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开始从事“股评”工作。

?

回头看,为期两年多的“股评”工作奠定了王亚伟对基本面研究的基础,也正因为他在这方面的突出表现,范勇宏开始让王亚伟接手自营账户,随后在1998年组建华夏基金时让王亚伟跟着自己干。

?

这阶段的王亚伟,给范勇宏的印象是平和、淡定,为人低调,生活简朴,对研究有兴趣。

?

紧接着王亚伟先后担任兴华基金和华夏成长的基金经理。范勇宏对他这十年的评价是“取得一些成绩,也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多数年份,其投资业绩表现平平”。比如,他曾折戈于五粮液,也曾因耐心不够而与贵州茅台、中集集团等行业景气标志股的高收益失之交臂等。不过此时的王亚伟已开始表现出谨慎投资、尽量规避风险的投资风格。

?

正如大卫·史文森所说:“管理好风险,收益自然来。”范勇宏认为,王亚伟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握,恰是他日后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

05年,王亚伟的投资生涯进入瓶颈。范勇宏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力劝他出国学习,并在他回国后同意他不必担任行政管理职务,只需专注基金管理。当年年底,王亚伟被任命为华夏大盘基金经理——用范勇宏的话说,“从此开启了中国基金最富传奇色彩的投资旅程”。

?

回顾王亚伟欢送会的当晚,看到基金经理们“相拥而泣”时,范勇宏感慨,“离开,对任何一名基金经理来讲是迟早的事。只是那一天到来时,仍让人难以接受。”这一对持续了17年的老战友、老搭档终于分开了,但情谊不断。

?

每一个“王亚伟”一定都希望能遇到自己的那个“范勇宏”:知人善任、爱才护才。而每一个“范勇宏”肯定也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王亚伟”:有悟性,有勇气,踏实稳进。

?

传授

?

如何成为优秀的基金经理

?

除了王亚伟之外,在范勇宏座下还涌出过不少明星基金经理,不仅搭起了华夏基金投研框架,也为同业基金公司甚至私募界输送了不少领军人才,堪称基金业“黄埔军校”。

?

如投身私募界的有千合资本王亚伟、星石投资江晖、尚雅投资石波、弘毅投资梁丰、远策投资张益驰、鸿道投资孙建冬等。

?

至少有工银瑞信、长盛、建信、华泰柏瑞、博时、海富通、招商基金、平安大华、华商等公司曾从华夏基金挖过基金经理担任公司投研骨干。比如王宁现任长盛基金投资总监;蒋征是海富通股票组合管理部总监;张国强现在是招商基金总经理助理及固定收益投资部负责人;还有平安大华投资总监颜正华等。还有年初刚从华商出走的“华商三剑客”之一孙建波,早先也曾在华夏基金停留过。

?

上述这些名字无论后来出现在什么领域——留战公募,还是转战私募,或其他,业界对其统一冠以“华夏系”这个前缀。

?

如今看来,一大批明星基金经理、骨干人物集中诞生于华夏基金,并非偶然。这与范勇宏对基金经理的定位及选拔标准有莫大关系。

?

当大多数基金经理们仍在“长期投资”及“短期业绩”间摇摆不定,对自己定位和投资策略朝令夕改时,范勇宏很早就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基金经理的特殊使命。

?

他在书中说到,“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转轨’的市场,历史短,波动大……相对收益的评价方法,在牛市中适用,但在平衡市及熊市中不适用。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中,在基金投资者不成熟时期尤为不适用。”

?

他认为,“从追求相对排名理念相追求绝对收益理念转型,实现长期稳定的回报,是有责任心的中国基金经理所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

?

?

?

因此,衡量一个基金经理是否优秀的关键指标,是长期业绩。“如果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波动大,一年好一年不好,就算不上优秀。”范勇宏说,“如何克服自身投资业绩的周期规律,尽量做到投资业绩可持续,对基金经理是很大的挑战。”

?

范勇宏对“优秀基金经理”下了这样的定义:理性,有责任心和耐心,专业素养深厚,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投资理念,能够真正挑选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能够对宏观经济大趋势做出前瞻性的判断,至少经过一轮以上牛熊更迭的洗礼,能最大限度地跳出贪婪与恐惧的轮回。

?

在“华夏系”基金经理身上,上述特质或多或少都具备一些,而在王亚伟身上表现最突出。这与范勇宏对王亚伟的评价是一致的。后者在参与投资的头十年“投资业绩平平”,经历过牛熊更迭的考验,直到管理华夏大盘、持续拿出优良的业绩之后,才算迈入了“优秀”的门槛。

?

事实上,范勇宏认为,优秀基金经理是有现成模板可供学习的。他在书中以杰西·利维摩尔、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乔治·索罗斯等投资大师为例,仔细分析了他们各自的投资特点、人生经历,并找到了一些值得复制、可以复制的特点。比如得失心、情绪控制能力、不涉足不可知的领域、敬畏市场、独立思考、把握人性等。

?

巧合的是,王亚伟成名后曾撰文阐述自己投资理念,也说要“了解自己、了解市场并尊重市场”,并以“老猎手同样是小学生”自谦。

?

“人无法抓住自己的头发脱离地面。”范勇宏认为,不随大流,独立思考,是王亚伟及华夏大盘取得优异业绩的重要原因。

?

标准

?

七大选拔指标

?

华夏基金管理着我国最大规模的基金资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是一种业界肯定和荣耀。不过,要跨过这道门槛并不容易。范勇宏在书中列出了选拔和培养基金经理的七个标准。包括基金经理素质、投资理念、资产组合、投资流程、过往业绩、耐得住寂寞,以及信仰。

?

与人们普遍重视基金经理的智商不同,范勇宏直白地指出,“真正优秀的基金经理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而是需要较好的天赋。”这一点,与巴菲特的观点一致。巴菲特不止一次公开表述过:“(投资)简单但是不容易,不需大智慧,一般智慧就可以,但很多时候需一种稳定情感和态度。”

?

还有,基金经理是否有独特的投资理念,是否有相对固定的组合风格,能否制定合理的投资流程,过往业绩是否稳定、是否可持续等。范勇宏还会查看基金经理是否“亏过钱”。他表示,“没有亏过钱的基金经理是不成熟的”。

?

在华夏基金,研究员通往基金经理的道路是漫长的,前后至少经过6年的训练,才有可能抵达“彼岸”。这意味着做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需要具备一个特质:耐得住寂寞。范勇宏的观点是,基金经理的培养如同绣花,慢工出细活,要有足够长的时间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才能水到渠成。“那些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做法,无论对基金投资者,还是对基金经理本人,都是一种伤害。”

?

“信仰”成为选拔标准之一,着实让人困惑。但范勇宏认为,投研压力非常大,没有信仰、没有理想,很难长期坚持,更别提出类拔萃了。更重要的是,基金经理管理着几十亿上百亿资产,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没有诚实信用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抵不过浮躁、竞争和诱惑的。

?

作为我国基金界元老,范勇宏阅人无数,见过太多聪明人,见过明星升起,也见过流星闪逝。基金经理们亦或即将踏入基金行业的人们,应记住他的告诫:投资界最不缺的是聪明,但仅有聪明是不够的,良好的情商和判断力是基金经理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RSS订阅